2024年5月16日下午两点半,2024年家园社共促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在太阳成集团博雅楼砺志厅503举行。本场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辽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程绍仁和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李娟主持,11位专家学者围绕“家园社协同育人”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讨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陶惠根据在沙坪坝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着重介绍可行路径,提出要从加强宣传、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汇聚高水平家庭教育人才队、以及壮大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等多方面出发,充分调动家庭、学校、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N力量,合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园长王雪怡在《四LIAN驱动:课程融合育人理念下家园共育创新实践》的报告中,提出以“链动”“联动”“连动”和“涟动”打造四LIAN驱动点,分别介绍其目标愿景及实施要点,实现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共建共研、共享共育。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明君分享了晋中市幼儿园自2013年以来,在亲子社会体验主题课程实践中探索的三条有效家园共育路径:一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建构园本课程搭建家园协同育人桥梁;二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课程共建为载体,通过实施园本课程提升家园协同育人质量;三是以协同为动力,以共育共赢为目标,通过多方联动评价夯实家园协同育人基石。
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幼儿园园长杨锐指出,2023为AI元年,孩子的教育正面临着巨大变革,需要从人、链、场三方面入手,健全育人机制、内容和方式,以“机制+课程模式”的形式,锐意创新,建立价值模型,逐步突破园家社面临的挑战,实现园家社融合共建。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李娟站在高校工作者的角度,探讨教育数字平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解决路径及未来趋势,指出在信息化背景之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平台的优势,以建立网上家园社平台的方式促进家园社紧密联系,协同共育。
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翡翠城幼儿园园长吴圣钧以“行走学习”这一项目活动为例,讲述三爱整合课程的园本实践,提出要打破幼儿园学习的时空场域限制,带领儿童“走出”园门、“走入”自然与社区,在家园社协同合作下实现“真实的儿童走入真实的世界”这一目标愿景,合力培养爱人们、爱生活、爱自然的三爱儿童。
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学前教育系主任程绍仁就“如何做好双向的幼小衔接”展开议题,分析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困境,提出要打造数字基座的多元互通环境,完善个性化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挖掘优势资源,达成优势共享;利用数据功能,实现追踪评价。
面对幼儿园的关停潮、招生荒现状,重庆市沙坪坝区新丝路幼教集团园长曾莉指出,幼儿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幸福问题(教育问题),而不仅是生存问题(生源问题),建立家校社课程体系,发挥“家长学堂”的作用,可促进家校社的安全和谐。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园长高翔在食育课程的建设方面,从家长最关心的幼儿园膳食问题出发,介绍了膳食管理机制的搭建及实践路径,引导家园协同参与,共建聪慧团队,培养聪慧儿童。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徐琳基于对家长的八千多份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发现家长遇到的家庭教育痛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习惯培养和问题行为教育四个方面,园方需要正确认识儿童和家庭,以“集体指导+案例分享+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的指导方式,帮助家长处理人际关系。
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李琴指出儿童是一个童年生活享用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将幼儿园环境与大自然、家庭生活相链接。一是要打通教育时空,让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二是需要家园社协同构筑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李娟教授对本次会议做出了总结,并且针对“家长学堂”向一线老师抛出了实践问题,引发参会人员的思考。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家园社协同共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都更加清晰,未来将迎来更好的发展。